王文華

爸爸的信

爸爸過世十年了。每年父親節,我會再看一遍他當年寫給我的信。


他還在時,我倒沒有看得這麼仔細。嫌信的內容八股,覺得自己很聰明,這些事還要他來說?


十年後,我發現自己並不聰明,而且我也正慢慢變得跟爸爸一樣八股。


我爸是軍人,從小苦到大,信仰忠孝節義,一輩子報效國家和家庭。我是MBA,從小沒吃過苦,信仰資本主義,一輩子報效的除了自己還是自己。


為什麼我會變得跟他一樣呢?



嘮叨生活小事


爸爸給我的信,有兩個主題。一是關心我生活的小事,另一是跟我講人生的大道理。


當年我剛去美國念MBA時,爸爸寫信來:


今後在日常生活上應注意的事項再相勉如次:


一、開車上路前:


1 先檢查汽油與水箱是否夠?(引擎發動後千萬勿打開水箱蓋,因水箱內水已達沸點一百度會傷及人體) …


二、飲食方面:


1. 少冷飲與生食 …


三、衣著方面:


1. 要保暖勿受涼感冒,保健衛生第一。


當時我一笑置之。我是25歲的大人了,還會不知道「不要受涼感冒」嗎?我置之不理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他下一封信,一定會再說一次。


比如說,這封信的第七點,爸爸說「盡量避免一個人外出,萬勿涉足任何風化區」。我的學校在一個偏僻的小鎮,想去風化區都還不知道在哪裡。但爸爸似乎對我面 對色情的抵抗力頗為質疑。念完第一年的暑假我去洛杉磯實習,畢業後我去紐約工作,他都再度叮嚀不可去風化區!畢業兩年後我到日本工作,招待客戶去了風化 區。也許是爸爸的信發揮威力,除了喝了一杯冰紅茶,我還真的什麼都沒做。


像大部分的孩子,我對於爸爸嘮叨生活小事,本能覺得很煩。但這十年來重看這些信,我突然可以了解到他為什麼要嘮叨這些小事。因為,他不知道要跟我談什麼大事。


像大部分的孩子,我不常告訴爸爸我在幹嘛。比如說在學校學了什麼、交了哪些朋友、認識了哪個女孩、工作碰到什麼委屈。不說的原因,是覺得爸媽不懂,或是怕他們擔心、干涉、囉嗦。很多爸媽問子女好不好,子女的回答都是有一句沒一句,同時忙著上網或玩手機。


爸爸對我的大事所知有限,只好關心小事。我猜他也不想如此,但這些小事是我們僅有的話題。這,是誰造成的呢?

別擔心錢

子女對爸媽再怎麼冷淡,爸媽對子女還是很忠心。我念MBA的昂貴學費,全是爸媽畢生積蓄。念書那兩年,就像在台灣長大那二十多年,從沒缺過錢,而我覺那是理所當然。重看爸爸的信,發現這一段:


等我下個月領到這半年的退休俸後,立法把錢匯給你。對於用錢,不論在任何時期都本著「該用則用,當省則省」的原則。


這一段如此平凡,以致於第一次看時根本沒意識到:原來爸爸已經把他的老本,全供我念書了!而當時我只覺得本該如此。


當時我是接收者,不知天高地厚。後來,當我在愛情、工作上變成付出者,才知道一切看似「理所當然、本該如此」的事情,背後有多少犧牲。只不過當我們是接收者時,我們毫無感覺。當我們是付出者時,才會計較回報。

人生大道理

爸爸沒計較回報,他唯一期待我的,是發揮潛力。不管我成功失敗、上場下場,他永遠是最看好我的教練。


所以爸爸在信中常講人生大道理,並且都會引用古人的句子來加強份量。在洛杉磯實習時,爸爸的期待比老闆還大:


在新大陸先求「立足」,再求「發展」。拿人一分錢,替人做十分事。如果你在實習期間表現良好,日後公司也會正式借重你、網羅你,所謂「皇天不負苦心人」。


在洛杉磯期間我想盡辦法要到電影公司做事,爸爸看我辛苦地想進入這個不穩定的行業,柔性地勸阻:


自從錄影帶娛樂興起後,世界電影行業日趨不振。美國影城與當年「八大公司」早已風光難再,若要投身此種行業,將倍感辛苦。


當年,我只挑剔爸爸的邏輯,錄影帶的前身不就是電影嗎?如今,我看出他的用心。他年輕時很喜歡看電影,卻不鼓勵我進這行,因為他不忍心看我一次又一次地失望。


30歲那年,我在美國金融機構上班,爸爸來信與我「互勉之」:


人生最大的財富就是知識。你有多深的知識,就有多大的力量。讓我們繼續努力,繼續來分享彼此的學習吧!


沒想到他不僅是我的教練,也是我的隊友。

窮爸爸與富爸爸

爸爸很窮,走了後沒留下什麼。但他也很富有,因為他其實留下了一切。他把一生當軍人的微薄待遇,全部花在我和我哥哥的教育上。我繼承了「萬貫家財」,那就是我的教育和價值觀。這財富不用繳稅、不必爭家產、而且一輩子用不完。


這些價值觀,小到「少吃冷飲與生食」,大到「拿人一分錢,替人做十分事」,乍聽都顯八股。但它們之所以八股,也許正因為它們是對的。我們之所以不喜歡聽,也許只是因為我們做不到。


畢竟,愛,不就是最老的八股嗎?


我受過最好的教育,看過最好的公司,但我發現自己也慢慢變成冬烘先生,並且以此為榮。我會對媽媽說:「看著路,小心車。」也會同事說:「早點睡、多休 息。」難到我沒有更高的期望?更有趣的話題?我有,但我選擇這些最平實的主題和話語。因為我和當年我爸爸,以及天底下所有的父母一樣,知道這些平凡小事, 才是最恆久、最重要的價值。


當世界變得八卦,我變得八股。當爸爸走了十年,我變成了他。父親節快樂!我獻給爸爸、自己,和天底下所有用最樸實的方式,愛他們孩子的父母親。


扶輪思索是用來提醒我們大家,扶輪的指導原則是什麼?



自扶輪有史以來,已經發展出幾項基本原則,來指導扶輪社員們達成服務的理想及崇高的道德標準。



扶輪宗旨(Object of Rotary)最初制定於1910年,並隨著歷年來扶輪任務的擴大而屢有修訂。扶輪宗旨為扶輪組織的目的及個別扶輪社員的責任提供了簡明的定義。



扶輪之宗旨在於鼓勵並培養以服務之理想為可貴事業之基礎,尤其著重於鼓勵與培養:



第一:藉增廣見識為擴展服務之機會;



第二:在各種事業及專業中提高道德之標準;認識一切有益於社會的職業之價值;及每一社員應尊重其本身之職業,藉以及服務社會;



第三:每一社員能以服務之理想應用於其個人、事業及社會之生活;



第四:透過結合具有服務之理想之各種事業及專業人士,以世界性之聯誼,增進國際間之瞭解、親善與和平。



職業分類原則(Principle of Classification)



職業分類原則能確保每一扶輪社的社員能遍及整個社區的事業及專業人士。在此一制度之下,每一社員的職業分類是根據其事業或專業類別;同一職業分類的社員人數之限制係依據該社之規模而定。其結果是專業的多元化,可使扶輪社的社交氣氛更活潑,並提供豐富的專業知識來執行服務計劃。



根據扶輪宗旨所制定的四大服務是扶輪哲學的基石,扶輪社活動的基礎:



ˇ 社務服務注重在強化聯誼及確保扶輪社能有效運作。



ˇ 職業服務鼓勵扶輪社員們透過自己的職業來服務他人,以及實踐崇高的道德標準。



ˇ 社區服務涵蓋扶輪社為改進本身社區所進行的計劃及活動。



ˇ 國際服務包含擴大扶輪在全球的人道服務範圍並推廣世界瞭解及和平的各種行動。



四大考驗(The Four Way Test)



全世界的扶輪社員們應在事業及專業生活上遵行由扶輪前社長赫柏‧泰勤Herbert J. Taylor 在1932年所創訂的四大考驗。四大考驗目前已經被翻譯成100多種語言。



四大考驗:



遇事反省,然後言或行:



1) 是否一切屬於真實?



2) 是否各方得到公平?



3) 能否促進親善友誼?



4) 能否兼顧彼此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