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Explore Insights.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Explore Insights. Show all posts

李蒨蓉(左起)、錢韋杉兩位幸福小婦人與小燕姐大談“七年之癢”

    李蒨蓉與錢韋杉分別步入婚姻7年與6年,各育有一雙兒子。 ”嫁給前職籃明星邱宗志的錢韋杉恰恰相反,“我不愛帥哥,反而洪金寶是我的偶像,結果嫁給大家口中的帥球星。

10月26日,兩位幸福少婦上《SS小燕之夜》大談各自面臨的“七年之癢”。兩人也大曝若老公把妹遭拍,李蒨蓉只要一支iPhone即可打發,錢韋杉則說:“偷吃跟殺人同罪!”讓小燕姐目瞪口呆。

李蒨蓉自曝老公李德立像洪金寶,“從小幻想嫁給劉德華、金城武,沒想到嫁給長得像洪金寶的老公!”嫁給前職籃明星邱宗志的錢韋杉恰恰相反,“我不愛帥哥,反而洪金寶是我的偶像,結果嫁給大家口中的帥球星。”

    李蒨蓉一雙兒子分別7歲與6歲,大兒子Andre今年剛上小學一年級,“我開始訓練他們自己洗澡,我會在一旁'監督'。”以往都出時尚美妝書的她,預計明年1月將出版一本集結這7年婚姻生活的書。

    小燕姐問是否擔心“七年之癢”,常遭狗仔偷拍老公把妹的李蒨蓉自曝,“當初老公被拍到與D奶妹出遊,我在美國接到記者電話手都在發抖,掛上電話後馬上打給老公說:'那你要買一支iPhone給我! '”讓小燕姐大呼:“你也太好打發了吧! ”

婚姻觀念相對保守的錢韋杉則說:“如果老公被拍到把妹我是絕對不會原諒,沒有什麼叫作一時胡塗,偷吃跟殺人一樣,是絕對不能做的事!”



無須為是否進婚姻這個套傷腦筋

之前看過一個舒淇的採訪,她説:“我其實沒太想過要結婚。我覺得失戀其實倒還很正常,可是要是失婚説起來就不那麼好聽。”

隨著女性的經濟地位越來越獨立,結婚的人確實越來越少了。2007年,美國的單身女性已經超過了已婚和保持同居關係的女性的總和。而在歐洲大陸,“結婚只是少數人的選擇”早已成為現實。即便是英國的已婚夫妻,也有高達15%的人是保持LAT (live apart together)的狀態,即:雖然雙方同居一城市,卻各有居所。但他們並不是開放式婚姻─允許對方通姦,而是至少口頭上宣稱彼此忠誠。

很多男人認為,在人類的一切發明中,大概沒有比婚姻更加遭到人類自嘲的事了。自古以來,聰明人對這個題目發了許多機智的議論,説了無數刻簿話。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一個結了婚的男人似乎倘若不調侃一下婚姻的愚蠢,便不能顯示其聰明,假如他竟然讚美婚姻,則簡直是公開暴露他的愚蠢。

讓我們來欣賞幾則俏皮話,放鬆一下被婚姻繃緊的神經!

有位哲人説:“美好的婚姻是由視而不見的妻子和充耳不聞的丈夫組成的。”如果睜開了眼睛,放開了耳朵,看清了對方的真相,知道了對方的所作所為,會怎麼樣呢?有一句西方諺語作了回答:“我們因為不了解而結婚,因為了解而分離!”

什麼時候結婚合適?某位智者説:“年紀輕還不到時候,年紀大已過了時候。”

不要試圖到婚姻中去尋找天堂,斯威夫特會告訴你:“天堂中有什麼我們不知道,但沒有什麼我們卻很清楚─恰恰沒有婚姻!”

拜倫在《唐璜》中寫道:“一切悲劇皆因死亡而結束,一切喜劇皆因婚姻而告終。”儘管如此,他自己還是結了婚,為的是:“我想有個伴兒,可以在一起打打哈欠。”按照尚福爾的説法,戀愛有趣如小説,婚姻無聊如歷史。或許我們可以反駁道:不對,一結婚,喜劇就開場了─小小的口角、和解、嫉妒、求饒、猜疑、解釋,最後一幕則是離婚!

有一個法國人説:“夫妻倆人總是按照他們中比較平庸的一人的水準生活的。”這是挖苦結婚使智者變愚,賢者變俗。

有人向蕭伯納徵求對婚姻的看法,蕭伯納回答:“太太未死,誰能對此説老實話?”

林語棠説他最欣賞家庭中和搖籃旁的女人。他自己在婚姻中好像也是格守婚德的,可是他對婚姻也不免有譏諷。他説,所謂美滿婚姻,不過是夫婦彼此遷就和習慣的結果,就像穿一雙舊鞋,穿久了便變得合腳。無獨有偶,古羅馬一位先生也把婚姻比作鞋子,他離婚了,朋友責問他:“你的太太不貞嗎?不漂亮嗎?不多育嗎?”他指指自己的鞋子答道:“你們誰也説不上它什麼地方夾我的腳!”

世上多嬌妻伴拙夫這一類不般配的婚姻,由此又引出守房不牢的風流故事,希臘神話即有以此為嘲謔的材料。荷馬告訴我們,美神阿弗洛黛蒂被許配給跛足的火神赫準斯托斯,她心中不悅,便大搞婚外戀,有一回丈夫捉姦,當場用捕獸機把她和情夫雙雙夾住,請諸神參觀。你看,神話的幽默真可以與現實媲美!

不論男女,凡希望性生活自由一點兒的,一夫一妻制的婚姻總是個束縛。辜鴻銘主張用納妾來補償,遭到兩個美國女子反駁:“男人可以多妾,女人為什麼不可以多夫?”辜鴻銘答道:“你們見過一個茶壺配四隻茶杯,但世上哪有一隻茶杯配四個茶壺的?”這話好像把那兩個美國女子問住了。我倒可以幫她們反擊:“你見過一只湯盆配許多湯匙,但世上哪有一隻湯匙配許多湯盆的?”馬爾克斯小説中的人物説:“一個男人需要兩個妻子,一個用來愛,一個用來釘扣子。”我想女人也不妨説:“一個女人需要兩個丈夫,一個用來愛,一個用來掙錢養家。”

目前,美國夫妻與雙方共同的親子(沒有前一次婚姻的拖油瓶,但並不意味著雙方只是第一次婚姻)組成的所謂經典家庭,還不足25%。在歐洲高福利國家,這個比例更低。所以一夫一妻制的衰落並不是預言,而是早已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現實。我們只是沒有勇氣正視它罷了!

一個已經步入婚姻的女同事對我説:“其實別對婚姻抱有什麼,婚姻其實不能給你什麼,只是找了一個伴兒過日子。”不能對婚姻不能報什麼期許,它不是救難所。想要通過婚姻保證你的財産權益?精明的男人大可在房子車子名字上做足文章,自私的男人早就打好了自己的小算盤,就算給他一個婚姻的繩子也是圈不住的!

所以,那些有著用婚姻去套住男人的想法的女孩子們,醒醒吧,婚姻怎麼套得住一個男人呢?婚姻在女人的一生佔有多重的位置,這點對於每個女人的意義是不一樣的。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女人對於婚姻已經不是那麼依賴了。至少,婚姻已經不是女人的全部了!

格羽分析:未來的歲月裏,不婚、單親、離婚、再婚,這樣的現象會更加普遍。其實結婚也不是那麼重要。有人跟我説,女人不需要婚姻只需要愛。她説的很對,愛才是硬道理!

婚姻只是一個套!你從聖女的套裏跳到了婚姻的套子裏,或者你從這個男人的套子裏跳到另外一個男人的套子裏。所以,完全沒必要為是否進了這個套子而傷腦筋!



    一對年輕的夫婦正在所租的小套房裡為著添購新家具的事情而鬧彆扭!

    女的口才犀利, 男的剛毅木納, 過沒多久作老公的就已處於挨轟的態勢。

    不一會兒, 兩個人都嚷得精疲力盡, 說不出話來!

    這時前幾分鐘一直被迫採低姿態的先生忽然開口了!

    他感慨地對他所愛的老婆說: 「老婆, 就算妳講得全都對, 但為了辯贏我而毀掉一整個晚上的氣氛, 值得嗎? 」

    「為了辯贏我而毀掉一整個晚上的氣氛, 值得嗎? 」

    雖是短短的幾個字, 確多麼值得我們這些講求「贏」為目的的現代人省思啊
!

    我很喜歡一句名言:「有時候您贏了, 但其實您輸了! 」 可不是嗎?


    有時候您贏了面子, 但其實您輸了感情, 有時候您贏了口舌, 但其實您輸了形象
!

    有時候您贏了好處, 但其實您輸了友誼 ...., 總之, 有時候您看似贏了, 實際上您卻輸了
!

    待人處事固然應該「據理」, 但卻不一定要臉紅脖子粗地在那兒「力爭」!

    理直氣「和」的態度絕對比理直氣「壯」更易為人所接受
!

    這世界上有四種人:

    第一種人, 沒有立場, 不講道理, 態度也不好。

    第二種人, 沒有立場, 不講道理, 態度卻很好。

    第三種人, 有自己的原則, 也很會講理, 但表達方式卻很「衝」。

    第四種人, 很有立場, 很講道理, 溝通方式也很溫和。

    如果將這四種人各配上一個形容詞, 我們可以說:

    第一種人, 是徹底的「可憐人」, 因為他將一無所有!

    第二種人, 是鄉愿型的「濫好人」, 因為他實在缺乏立場!

    第三種人, 是橫衝直撞的「機器人」, 因為他雖然邏輯無礙, 卻不懂與人相處的藝術!

    第四種, 是「最可愛的人」, 因為他們就是像天使一般!


    在這個世界上, 唯有成為「第四種人」, 您才會是一個真正的贏家!

    在人際互動間, 您會顧此失彼嗎?


扶輪思索是用來提醒我們大家,扶輪的指導原則是什麼?



自扶輪有史以來,已經發展出幾項基本原則,來指導扶輪社員們達成服務的理想及崇高的道德標準。



扶輪宗旨(Object of Rotary)最初制定於1910年,並隨著歷年來扶輪任務的擴大而屢有修訂。扶輪宗旨為扶輪組織的目的及個別扶輪社員的責任提供了簡明的定義。



扶輪之宗旨在於鼓勵並培養以服務之理想為可貴事業之基礎,尤其著重於鼓勵與培養:



第一:藉增廣見識為擴展服務之機會;



第二:在各種事業及專業中提高道德之標準;認識一切有益於社會的職業之價值;及每一社員應尊重其本身之職業,藉以及服務社會;



第三:每一社員能以服務之理想應用於其個人、事業及社會之生活;



第四:透過結合具有服務之理想之各種事業及專業人士,以世界性之聯誼,增進國際間之瞭解、親善與和平。



職業分類原則(Principle of Classification)



職業分類原則能確保每一扶輪社的社員能遍及整個社區的事業及專業人士。在此一制度之下,每一社員的職業分類是根據其事業或專業類別;同一職業分類的社員人數之限制係依據該社之規模而定。其結果是專業的多元化,可使扶輪社的社交氣氛更活潑,並提供豐富的專業知識來執行服務計劃。



根據扶輪宗旨所制定的四大服務是扶輪哲學的基石,扶輪社活動的基礎:



ˇ 社務服務注重在強化聯誼及確保扶輪社能有效運作。



ˇ 職業服務鼓勵扶輪社員們透過自己的職業來服務他人,以及實踐崇高的道德標準。



ˇ 社區服務涵蓋扶輪社為改進本身社區所進行的計劃及活動。



ˇ 國際服務包含擴大扶輪在全球的人道服務範圍並推廣世界瞭解及和平的各種行動。



四大考驗(The Four Way Test)



全世界的扶輪社員們應在事業及專業生活上遵行由扶輪前社長赫柏‧泰勤Herbert J. Taylor 在1932年所創訂的四大考驗。四大考驗目前已經被翻譯成100多種語言。



四大考驗:



遇事反省,然後言或行:



1) 是否一切屬於真實?



2) 是否各方得到公平?



3) 能否促進親善友誼?



4) 能否兼顧彼此利益?













陳式萱醫師於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之一《Systematic review of self-ligating brackets》(自鎖式矯正器之系統性回顧),已於今年六月獲刊於國際矯正權威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dontics and Dentofacial Orthopedics。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10;137:726.e1-726.e18)














陳式萱醫師於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之一《前牙開咬矯正治療之穩定性 - 十年以上追蹤報告》,已於三月獲刊於國際矯正權威期刊 -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dontics and Dentofacial Orthopedics。



男人的精神外遇渴望症

文.彭懷真

在這兩性互動頻繁的時代,非婚姻關係的性接觸機會不少,少了身體碰觸的精神外遇,是否也增多了?

中年男子與其妻子看法差異最大但又最難討論的,是精神外遇的問題。「靈魂伴侶」是許多男人的夢想,或認為比較無害的一種選擇,採取同意甚至渴望的立場,但大多數妻子則顯然不同意。

最近報紙副刊連載《多少貞江舊事》,討論胡適與羅維茲的關係,呈現兩人間存在著某些靈魂伴侶互動的特質。羅維茲毫不掩飾她的熱情與對胡適的愛情,胡適不但與她密集通信,還多次出外餐敘甚至同遊。以胡適當時忙碌的程度來分析,他用這麼多的時間與羅維茲以各種形式互動,說他完全沒精神外遇,有些牽強。

在連載《多少貞江舊事》這幾天,我太太天天像辦案似地注意,並且不斷要我詳讀好與我討論。我忙得無暇閱讀,她不斷催促我做這功課,終於讀了,也與老婆就可以討論的部份討論(當然一定有些是很難溝通的)。她的好奇之處很多,包括胡適與羅維茲有無肉體關係、胡適怎樣安排獨自在外的日子等等。當然她希望從我的反應中,試著追蹤我「有無靈魂伴侶」,或至少是「期不期望有靈魂伴侶」。

有一天我們與幾對事業有成的夫妻喝茶,大家談論到靈魂伴侶的議題,胡適之的例子是一定會被談到的。從那天之後,我更確定了這篇文章開頭的論述,也知道自己有些想法是可以獲得共鳴的!

「熟男」的期待

胡適與羅維茲密集互動時,正是40幾到50出頭,這階段的男人如果在事業上有成,必定忙碌。忙到使他很難經營一個「細密、高品質的外遇」(當然情場老手有經驗地操弄,屬於例外);另一方面,他期待酬賞,尤其是足以證明自己重要性與魅力的,那當然少不了女人(更精準地說,應該是「女子」,女人比較像是一般男人可以親近的,女子似乎接近白領高階男子的品味)。

這個年齡層的菁英在職場奮鬥這麼多年,多少有些疲累,欠缺快樂的動能。什麼是快樂?到哪裡找動能?某種柏拉圖式的愛情因此被期待。

「柏拉圖的愛情」使男人避免了「性」的多元考驗與風險,他的對象要能在精神層面上互動,所以「熟女」的可能性較大。羅維茲與胡適密切交往時34~35歲,文筆極佳,顯然是健談又有見識的成熟女性。她的反應力不凡,兼具年輕女子的俏皮可愛與成熟女性的關懷照料,難怪教育學界的泰斗,胡適的老師杜威博士也神魂顛倒,非要追到她不可。她的魅力讓胡適猶豫再三,進退維谷,用當今的流行話來說,「ㄍ一ㄥ」到不行。

胡適怎能不多加考慮?他又不是在感情上老練的徐志摩,更擔任各項要職,不是單純的文人。他的敵人顯然比徐志摩多,多少傳統人士準備把他拉下來。他所努力的各種目標,如民主、人權、白話文等都可能連帶遭遇挫折。聰明如胡適,即使心中對徐志摩的遊戲人間百般羨慕(從他追悼徐志摩的文章中充分顯示),也很難跨出真正外遇這一大步。

但聰明如胡適,多多少少為了自己的內心世界留了一個小小的房間給靈魂伴侶,就像他也在百忙中留了時間給羅維茲和幾位協助他的女子,其中最知名的是韋蓮司女士。韋蓮司對胡適生活方面的照顧是這位才子所倚賴的,他倆幾十年的互動更顯示雙方是某種奇妙的「靈魂伴侶」。

胡適在感情的處理上少了徐志摩的勇氣,卻也顯示另一種風格。《多少貞江舊事》中作者如此記載:「一個未亡人(胡適妻子江東秀)、兩個情人(韋蓮司、羅維茲)在胡適過世三年後透過信件商量如何保存故人的文件,是如何地和諧與誠摯,反映胡適在處理男女感情問題,有足以讓人心悅誠服的人格和智慧,也有極其高明的手段。」作者似乎很佩服胡適。(我如此仔細地抄錄,是不是也顯示一絲羨慕?)

我已經在這篇文章中做了太多的投射,趕緊要收尾了!我不敢如往常請太太審閱後傳給《康健》,因為她可能會從頭到尾不同意,就像是夫妻對靈魂伴侶的看法很難一致!

容許我也「ㄍ一ㄥ」一下,找本書、找段話來說吧!《外遇的男女心理》作者既不認為外遇是喪鐘,也不是警鐘,而期望只是拳擊場上脫下手套握手言和的鐘聲,是具有轉機意義的行動。

不過,拳擊場上有鐘聲這場景時,至少一方已經不支倒地而另一方也傷痕累累了吧!


JIN ~仁~ 《仁醫》 【2009年秋季】